Search

【當情緒埋藏在心裡深處,久久沒有覺察,很容易就會被外事件挑動而生氣】

在成長過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當情緒埋藏在心裡深處,久久沒有覺察,很容易就會被外事件挑動而生氣】

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都為了符合大人的期待,為了想要做好孩子,常忍氣吞聲地壓抑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配合大人所要求的事。有時候事情沒做好或犯錯時,更會被大人所指責。但小時候的我們不懂得如何面對情緒、釋放情緒,所以漸漸地長大後,就成為了習慣壓抑情緒、忽略情緒、不懂得面對情緒的大人。

孩子與伴侶,是我們離開原生家庭後,最親密的關係;但這樣的關係,卻容易讓我們把過往成長中養成的慣性、固定信念、當時的受傷與期待,無意識地投射到與他們的互動上。

很多時候發生的事件是當下的,但我們當時的感受,卻是小時候的。

當長大後對自己為人父母的期待、與對孩子的期待未被滿足時,小時候未被梳理的事件與傷痛,很容易就會偷偷冒出來影響我們,讓我們內心變得很混亂、脆弱、挫敗;然後,我們很容易就會不由自主地 ....... 生氣。

附上的這篇文章,是我好友詹宇夫妻最近在粉專上寫的,其內容非常寫實,我看完內心很觸動,替當事者感到不捨。

能感同身受,正是因為我也有過相同的經歷。

所以在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裡,最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。雖然我們已經長大了,但內在小時候的自己還沒長大,那時的傷、痛、受傷、委屈,仍然被深深鎖在心裡,不時影響著我們。

我們唯有找到辦法去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,才有機會再用嶄新的眼光,來看待現前我們與伴侶孩子的關係,改善現在溝通上遇到的窘境。

過去兩年多,我在工作坊裡與學員對話時,都會聽到這些大人小時候在成長過程裡,發生的事件如何編織成他們往後的人生。而這些無意中養成的信念,又如何影響著他們現在與孩子的互動。所幸的是,成人的大腦也具有改變的可塑性,慣性思維可以反轉,固定信念也能透過我們的覺察與努力漸漸轉換。走在這條路上不容易,但只要下定決心,一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。

因為只要希望自己變得更好,我們都會變得更好。而當我們開始變好,世界就會漸漸變得更美。

我們一起努力。

#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庭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